欢迎访问《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

《基于物联网的污染源现场监测全过程留痕溯源技术规范》

团体标准启动会在京顺利召开

2025626日,由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立项编制的《基于物联网的污染源现场监测全过程留痕溯源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启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污染源是指因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场所、设施、装置以及其他污染发生源,通常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固定污染源监测是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依据,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统筹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污染源监测是了解和掌握排污状况和排污趋势的主要手段,是实施污染源精准治理、依法监管的重要支撑,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柱石”。《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要塑造数值化监测技术新优势、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应用、加速新技术标准化进程。加强污染物排放快速筛查、现场检测、复杂指标评估等监测方法研发。

因势利导,污染源监测技术正朝着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合方向发展,而现场监测留痕和溯源将弥补传统监测技术的不足、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利用基于物联网的现场监测留痕溯源技术,可获取污染源全过程传输、转化等数据信息,革命性的解决了污染源现场监测记录造假、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极大释放了现场监测人员监测记录负担重的压力。鉴于污染源现场监测留痕溯源技术的发展处于快速发展的事实现状,需要有关标准提供技术规范和指引,以促进该技术的良性发展并加快成果转化。

综上,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正式立项《基于物联网的污染源现场监测全过程留痕溯源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项目,联合上述领域所涉及的单位成功启动《基于物联网的污染源现场监测全过程留痕溯源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本标准将重点围绕上述领域的技术要求、监测回溯方法及证实方法给出相应的核心技术要素。

本次会议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标准编制组苏尧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崔艳、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爱云等主管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启动会邀请到的专家有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环境影响评价专家赵汝松,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陈令新。参加本次启动会的参编单位有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鑫翰环境监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

启动会上,各位专家代表踊跃发言,对标准内容进行了积极讨论,对标准技术条款进行了充分论证。会后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爱云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张副主任表示: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现污染源监测全覆盖”是推动污染防治攻坚的进一步措施。基于物联网的污染源现场监测全过程留痕溯源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是提升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固定污染源监测能力的需要,可助力提升环境执法监测能力,实现现场快速出数,“保真”“打假”协同发力,推动压实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责任。张副主任对本次启动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对相关专家、参编企业表示感谢,对本标准制定工作的下一步工作安排提出了要求。

与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