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P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临床应用技术规范》
团体标准草案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2025年9月25日,《PRP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临床应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草案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该项标准由云南步帆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提出,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立项编制。参与此次标准草案研讨会的单位除云南步帆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外还有近四十余家医院及企业参与。
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例。带状疱疹发病期间,患者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其中神经疼痛最为明显,使人寝食难安,一般医疗机构无特效疗法,加上高额费用,更使人难以承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 PRP 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确切疗效,PRP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份,可以通过抗炎、免疫调节、神经保护和促进轴突再生、镇痛等多重作用机制,达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目的。该项标准在关爱人民群众健康,引导医疗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会议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崔艳、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石磊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专家组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全国委员何睿林、以及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全国委员张小梅以及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细胞治疗产业与临床研究分会常委、云南步帆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春星在会议上发表了讲话。
标准编制组李平主持了本次会议,并代表编制组介绍了本次团体标准的目标设定、团体标准编制过程、标准编制工作基础及工作计划,公布了团体标准框架。会上专家组对标准条文进行了认真审核,对标准内容提出了中肯意见,会后中关村智能发展科技促进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石磊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石副主任指出“标准是支撑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基础,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神经痛中最常见且最难治愈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在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疼痛仍然持续存在,且常伴有痛觉过敏或痛觉超敏现象,即轻微的触碰或刺激即可引发剧烈疼痛。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发病率,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带状疱疹的发病率持续上升,《PRP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临床应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是推动我国PRP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医疗领域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石副主任也希望国内企业家们重视团体标准的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到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中来,做标准的参与者、使用者和受益者。”
与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