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 内服膏方质量安全评价规范》等
两项团体标准启动会在京顺利召开
2025年10月14日,由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立项编制的《中药制剂 内服膏方质量安全评价规范》及《中药制剂 内服膏方综合评价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启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中医药领域的专家、代表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与会议,共同为推动中药制剂标准化建设建言献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慢性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中的独特价值日益凸显。其中,内服膏方凭借其口感优化、便于长期服用、养治结合等优势,在养生保健和慢病防治领域受到广泛认可。此次两项标准的制定,旨在进一步规范中药内服膏方产业,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崔艳、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武继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膏方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倪磊教授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了讲话。本次启动会邀请到的专家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边朝辉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婧主任医师,领跑者标准符合性验证工作机构主任孟凡斌。作为标准起草组组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倪磊教授代表团队介绍了标准制定的背景及意义。他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为维护人类的健康、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膏方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和患者健康。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务院《‘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进一步强调发挥中医药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的作用。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内服膏方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但仍缺乏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部分企业和医院存在质量管理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带来隐患,制约了行业可持续发展。”
本次会议的参会单位包括广东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漳州市中医院、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21家公司。会上专家组对标准条文进行了认真审核,对标准内容提出了中肯意见,对标准意义给与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本次启动会讨论的团体标准恰到好处,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社会经济意义显著。
会议中,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标准部周雪代表编制组介绍了本项团体标准的目标设定、团体标准编制过程、标准编制工作基础及工作计划,并公布了团体标准框架。会后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标准工作委员会主任武继旺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武秘书长指出“标准是支撑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基础,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此次编制《中药制剂 内服膏方质量安全评价规范》及《中药制剂 内服膏方综合评价规范》两项团体标准,期望通过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的评价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膏方的整体质量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并促进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武秘书长也希望国内企业家们重视团体标准的引领作用,把握好行业技术发展的窗口期、掌握好国家标准化政策的黄金期、抓住企业战略转型的机遇期,在标准供给上提高“精准度”,在政策宣传上提高“知晓度”,积极参与到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中来,做标准的参与者、使用者和受益者。
与会人员
倪磊教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