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

《活细胞生物量的纳米孔实时监测传感系统技术规范》

团体标准审查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2025 10 15 日,由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立项编制的《活细胞生物量的纳米孔实时监测传感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查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的方式举行。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理事崔艳、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领导出席。本次标准审查会的参编单位有由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1家企业及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活细胞生物量的纳米孔实时监测传感系统既是单分子水平追踪细胞生长动态、精准量化生物量的核心检测平台,又是生物制药过程优化、细胞治疗质控的关键技术装备,其通过铝基跨尺度 3D 制造的纳米孔阵列与生物传感技术结合,实现免标记、高通量的实时监测,在解决传统检测方法滞后性、提升生物制品生产效率的同时,为临床细胞治疗安全性评估提供技术支撑,因此成为生物医药企业、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建设的热点技术装备。

标准编制组组长卢老师主持了本次会议,并代表编制组详细介绍了团体标准编制过程及工作计划,重点说明标准对纳米孔芯片制备精度、生物量校准方法、系统稳定性指标等核心内容的规定,公布了修改后的团体标准文本。会上专家组对标准条文进行了认真审核并提出了中肯意见。会后中关村智能科技发展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马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

马副主任指出:“标准是支撑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基础,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为规范技术应用、培育新质生产力,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2024 年国家药监局印发《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将创新生物制品检测技术纳入质量监管体系;2025 年《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公布,为新型检测技术临床应用奠定法制基础;此前《“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更将生物传感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活细胞生物量的纳米孔实时监测传感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正是积极响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推动技术标准化落地的重要举措。”

与会人员